中新經緯7月2日電 題:兩大催化劑可能對美股產生威脅
作者 錢偉 中信建投證券海外經濟與大類資產首席分析師
在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均以歷史收盤新高結束了上半年行情后,下半年首個交易日,美股三大指數走勢分化,納指、標普500指數小幅收跌,道指小幅上漲。
如何看待后續美股的走勢?短期是否需要關注潛在的風險?
從歷史規律看,美股在三季度容易出現調整,2022-2024年,通脹提速、美債供給風波、日元套息逆轉、就業走弱等事件均在8月前后造成美股大跌。數據顯示,美股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是休整期,二季度和年末更容易向上突破,這一季節性與年報中報季等因素或有關。此外,歷史走勢看,8月下跌前,美股有明顯的向上突破情況,前期快速上漲可能也是造成季節性下跌的原因之一。近幾年,這一季節性體現得尤為明顯:2022年暑期,美國通脹加速上行,美聯儲加息同步加碼,標普從4300點跌至3600點;2023年暑期,美國財政部意外上調長債供給,標普從4600點跌至4100點;2024年,日元突然升值,套息交易逆轉,亞太股市巨震,同時美國失業率和非農數據大幅惡化,標普從5700點跌至5200點。
眼下來看,7-8月有兩大催化劑可能對美股產生威脅。一是經濟數據走弱背景下,盈利預期仍然承壓。美股的估值判斷存在難度,近幾年整體明顯中樞上移,當下估值是否存在顯著的壓力無法下明確結論。但短期來看,目前美國經濟基本面環境較疫情后和今年初,有更加明顯不利的地方:一方面,當前即使估值風險不大,甚至能回到年初高點,短期拉估值對指數的貢獻幅度不大;另一方面,關稅沖擊后,短期數據目前呈現走弱態勢,前瞻盈利是否整體偏樂觀、下半年有無下調的風險,仍存在爭議,需要關注中報結果。
二是近期市場對財政債務問題免疫,美聯儲降息預期極為樂觀。此外,美國財政狀況在短期和中期來看,仍處在邊際惡化的態勢中,但市場近期對此基本沒有定價。我們不認為下半年關于財政不可持續的長期邏輯會是主線,但階段性造成擾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尤其債務上限解決后的美債供給增加階段。貨幣政策的預期也變得非常樂觀,多位理事鴿派發言+通脹數據持續低于預期,年底降息預期升至3次,推動美股美債雙牛。但過去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寬松預期的切換非常迅速,一旦某個月CPI(消費價格指數)上升,很可能形成短期壓制。
三是海外市場的潛在波動依然較大,類似英國養老金風波、日元套息逆轉等事件一旦出現,不排除成為誘發美股調整的導火索。(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