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7月1日電 (宋亞芬)中新經緯研究院與國家廣告研究院1日聯合發布《跨境電商的數字航道》報告(下稱《報告》)。這是雙方推出的2025中國品牌出海系列報告第四期。
《報告》指出,跨境電商出海已從“價格驅動”向“品牌驅動”轉型,實現從“粗放擴張”到“生態共建”的戰略轉向。全球零售變局下,互聯網與電商滲透率不斷提升,新興市場成為全球增長的“新引擎”。中國跨境電商憑借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零售通路,成為鏈接中國制造與全球消費的關鍵節點,不同平臺根據自身優勢構建差異化發展模式、根據市場定位在國際競爭中形成特色增長曲線。
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增長新引擎
近年來,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并成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引擎。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2.71萬億元,同比增長14%,高于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增速9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的快速增長主要由四方面因素驅動。第一,2024年跨境電商政策環境呈現系統性、精準化、高協同三大特征。海關及相關部門持續優化通關效率和退稅流程,企業在“跨境電商+產業帶”等重點發展模式下,將政策勢能轉化為品牌出海動能。
第二,數字化的發展大幅提升了貿易效率,減少了信息不對稱性,節約了交易成本。AI技術的深入普及和應用,為跨境電商加快出海步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第三,制造業的數字化、自動化升級推動“中國制造”躍升“中國智造”,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成為跨境電商出海發展的重要根基,創新型品牌、白牌商品具備較強全球競爭力。
第四,跨境電商平臺通過“托管式出海”新模式,將中國成熟的電商營銷經驗快速推廣至海外,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出海成本和難度,并正在重塑全球電商競爭格局。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這種強大制造能力與“全鏈條協同”模式,使得中國跨境電商在產品供應種類上愈加豐富,并且有穩定的產能,能夠保持產品持續供應。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崔麗麗也認為,中國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此外,她表示,成熟完善的電商生態體系也是跨境電商出海的基礎優勢,而政策支持也為跨境電商出海帶來助力。
跨境電商轉型下的新舊勢能轉換
根據《報告》,目前跨境電商出海主要有三種模式,各具特色與優勢。一是依托國際電商平臺,賣家通過Amazon、Alibaba、eBay、Shopee等電商平臺銷售商品。二是DTC(直接面向消費者)獨立站模式,商家自建面向特定國家或區域消費者的電商網站或APP。三是本地分銷/代理模式,主要借助當地合作伙伴的分銷網絡進入目標市場。
《報告》認為,跨境電商出海已從“價格驅動”向“品牌驅動”轉型。從新舊勢能轉換來看,過去依靠價格優勢與“鋪貨模式”快速出海,現在則轉向品牌力、產品創新與供應鏈效率驅動。從運營模式來看,從粗放型運營轉向精細化運營,從傳統物流鏈條轉向全鏈條數字化。從產品結構升級來看,從低附加值代工產品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演進,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與差異化產品開發。從競爭格局轉型來看,價格紅利見頂,品牌與效率成為核心競爭力,用戶體驗優化轉為推動可持續出海戰略。
劉春生認為,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跨境電商競爭加劇,傳統粗放式擴張模式容易導致同質化競爭,壓縮企業利潤;另一方面是全球消費升級需求使然,消費者對商品的個性化、品質化要求不斷提升,低價不再是主要競爭優勢,“品質+品牌+本地化”才是跨境電商出海的綜合競爭策略。
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專家委員會專家李鳴濤認為,跨境電商多元化開拓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構建起更廣泛的銷售網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對單一市場依賴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增強了品牌抗風險能力。
跨境電商未來比拼供應鏈彈性與AI滲透率
展望未來,《報告》指出,跨境電商出海呈現四大發展趨勢。一是AI技術深度滲透全產業鏈,表現為智能選品與精準營銷、運營效率革新、物流與風控優化。二是政策驅動與基建升級推動出海浪潮,具體表現為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促使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三是新興市場爆發式增長與消費分層,其中東南亞、拉美市場增速較快,Z世代年輕人口占比高、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帶動了內容電商在當地的崛起。四是本地化適配成生存底線,涵蓋價格策略、支付方式及用戶體驗等。
為促進跨境電商適應新趨勢、實現更好發展,《報告》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構建全鏈路AI驅動運營體系。產品開發與選品智能化,供應鏈AI優化,進行用戶體驗升級。第二,深耕新興市場內容電商生態,發展“前展后倉”(展會引流+本地倉發貨)模式,推動內容本地化。第三,完善合規體系與本土化能力。加強合規管理,推動本土化,在目標市場設立分支機構,雇傭本地員工并培養雙語人才,深度理解文化習俗等。第四,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可持續發展,推動物流網絡優化和綠色轉型,如布局海外倉或前置倉,實現“次日達”或“三日達”,開發可回收、低碳產品等。
李鳴濤表示,隨著全球各國針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法規不斷細化和完善,跨境電商企業務必深入研究目標市場法規政策,確保從產品研發、生產采購,到銷售售后的全流程合法合規,避免因違規行為損害品牌聲譽與利益。
劉春生則建議繼續加大對于AI技術的運用。他表示:“通過大數據與AI技術應用,中國跨境電商有望實現供應鏈全鏈路的高效協同,降低運營成本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將直接提升跨境電商競爭力。”
崔麗麗強調,中國依舊擁有全球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制造與供應鏈體系,只要能夠更好地抓住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需求,不斷提升生態協同能力,打好本地化落地策略以及提升合規要求的“組合拳”,跨境電商還將有較大增長空間。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