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7日電 (龔宸芫)截至目前,中國至少有12家上市車企(乘用車為主)公布了2024年財務數據。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12家車企營業總收入規模超過2.09萬億元,同比增速達23.77%;實現凈利潤526.11億元,同比增幅逾161.2%,較上年同期凈增324.6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超半數車企呈現營收與凈利潤同步增長態勢,這釋放出什么信號?
規模效應、供應鏈降本是提升主因
實現雙增長的車企陣營呈現三類特征:零跑、小鵬兩家新勢力車企虧損顯著收窄;東風、賽力斯成功扭虧;比亞迪、吉利、長城三家傳統車企凈利潤規模均超百億元。
各家車企財報內容顯示,規模效應與供應鏈降本是推動企業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的核心因素。
12家車企2024年業績表現 中新經緯 龔宸芫制表
比亞迪年報明確指出,憑借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新能源乘用車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427萬輛,同比增長41%。在業務構成中,新能源汽車為比亞迪整體營收貢獻79.45%收入。
得益于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優勢,比亞迪汽車毛利率提升至21.02%,較上年增加0.63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大部分主流車企,如小米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8.5%,理想汽車達到19.8%,特斯拉則為17.9%。
比亞迪在財報中表示,在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建設上,牢牢掌控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產品部件的自主研發和生產。
零跑汽車亦通過自研自制零部件改善業績,使得毛利率從2023年的0.5%拉升至8.4%,全年凈虧損收窄3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0.8億元,實現轉正。
對此,零跑汽車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由于對應時期整體銷量上升,帶來規模效應,整體固定成本下降;下半年車型銷售結構變化,毛利更高的C系列車型銷量占比上升;其中,零跑自研自制零部件在C系列車型上占比攀升,對整體成本下降起到重要貢獻。
賽力斯則依托問界系列實現扭虧,新能源汽車業務營收1354.91億元,占總收入93%。在產品構成中,問界占比超過90%。問界旗下共有M9、M8、M7及M5四款車型在售。
其中,問界M9售價上探至50萬元區間,年交付超15萬輛,產品結構高端化推動汽車業務毛利率同比勁增16.29個百分點至26.21%,超越比亞迪5個百分點。
部分車企則依靠海外市場銷量提升業績。長城汽車2024年海外銷量45.41萬輛,同比增長44.61%,收入占比逼近四成。此外,20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為30.96萬輛,同比增長 37.13%。海外市場拓展疊加高端車型銷量增長,助推長城汽車業績。
東風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新能源及高端化車型轉型取得成效,對毛利貢獻顯著,其乘用車毛利率較同期提升8.4個百分點。在商企、研發、采購、營銷等領域,東風集團通過盈利能力提升措施,使得2024年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現金儲備近千億元,營業現金比率增加7.1個百分點,經營現金流同比增長88%。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中國車企2024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顯著優于傳統燃油車市場。上述車企財務報表顯示出新能源車企相對于傳統車企的優勢,以及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強勁需求,傳統車企則在市場轉型中尋找新增長動力。
過半車企盈利預期持續強化
展望2025年,7家車企都在財報中或業績溝通會上提出新的經營目標。
比亞迪、吉利汽車和理想汽車制定出較高漲幅的銷量目標。其中,比亞迪2025年銷量目標為550萬輛,較2024年銷量增長30%。吉利汽車則設定2025年銷量目標為271萬輛,較2024年銷量增加約25%。理想汽車將2025年目標定為70萬輛,較2024年增長約40%。
零跑汽車和小鵬汽車希望在2025年實現盈利。其中,零跑汽車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將在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盈利目標,毛利率目標是10%~11%。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表示,通過經營能力提高、技術降本和更大規模效應,(小鵬汽車)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
雖然蔚來2024年財務數據不樂觀,但蔚來創始人李斌仍堅持將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作為核心目標,從銷量提升、毛利率改善和費用管控三個維度發力。為此,蔚來推行CBU(基本經營單元)機制,從預算制轉向經營制。所有業務單元都需要核算投入產出比,建立全員經營意識。
4月2日,樂道汽車總裁艾鐵成宣布離職,蔚來能源原業務負責人沈斐擔任樂道汽車總裁,全面負責樂道銷售工作和區域公司管理,向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匯報。樂道組織架構同步變動,研發、供應鏈、質量部門將向蔚來CEO李斌匯報;營銷體系將向蔚來總裁秦力洪匯報。
通過人員和組織架構調整,李斌和秦力洪親自督戰樂道品牌運營。在3月底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采訪環節中,李斌表示:“蔚來從經營上來講有很大壓力,我們當然是需要提高效率和降本。”
賽力斯則明確2025年持續對高端車型市場擴容,通過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實現對傳統豪華品牌的加速替代。財報發布當日(3月31日),賽力斯發布公告稱,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廣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淮汽車、北京汽車等車企未披露明確目標。
章弘認為,2025年乘用車企將繼續面臨追求營利雙增收的目標,市場需求和競爭格局的變化將對企業的戰略選擇和業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車企需要在產品創新、市場擴張和技術進步方面不斷努力,以實現盈利和業績的雙重提升。
從已公布的一季度銷量表現來看,6家車企銷量超出預期,同比增幅均超過兩位數。其中,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達到100.08萬輛;蔚來、零跑同比增長幅度均超過100%,小鵬汽車更是超過331%。
部分車企一季度銷量表現 中新經緯 龔宸芫制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表示,在不出現新擾動因素條件下,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大致增長3%~4%。
“隨著中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持續投入和消費者對環保意識增強,預計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將繼續增長。同時,自主品牌和新勢力車企有望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而傳統合資品牌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章弘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龔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羅琨